![]() |
||||
首页 | ABS回料 | 出售ABS一级回料粒子 | ABS回料行情 | 关于 |
|
|
|||||
浅谈我国上市塑料期货的必要性 6月25日,LME推出了3种地域性塑料期货合约,这是LME在2005年上市聚丙烯(PP)和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两个塑料期货合约后,在塑料期货领域的又一重大举措。近年来,全球及国内塑料市场的生产和消费不断增长,价格波动比较剧烈,市场对于相关产品的套期保值需求非常强烈。LME顺应市场发展,率先推出了塑料期货合约,而此时,国内对于塑料领域上市期货品种的呼声也日益高涨。 近年来,全球聚乙烯的消费增长非常迅速。2005年全球LLDPE消费量为1617万吨,同比增长6.4%。在消费结构中,薄膜制品仍占最大比例,为73.6%;其次为注塑,约占LLDPE总消费量的7.1%;旋转成型和电线电缆分别占3.2%和1.8%。预计到2010年时,全球LLDPE消费量为2169万吨,约占聚乙烯消费总量的29%,年均增长率为6.8%。其中,亚洲的需求增速最快,将达到年均9.1%的速度,北美和欧洲的增速估计为4%左右。更重要的是,LLDPE的消费增速将明显快于LDPE和HDPE。 全球LLDPE产能主要集中在北美、亚太、西欧和中东地区,2005年这些地区的产能分别为646.1万吨/年、592.6万吨/年、336.1万吨/年和278.5万吨/年,分别占全球总产能的30.9%、28.3%、16.1%和13.3%,其产能之和占全球总产能的88.6%。其中,中东是产能增长最快的地区。2006年全球LLDPE产量为1673万吨,2001年至2006年,全球LLDPE产量年均增长率为4.8%。 国内LLDPE市场供需状况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LLDPE的生产和消费增长也呈加速发展之势。2005年,我国聚乙烯实际产量为529万吨,同比增长17.1%,其中LLDPE产量为188万吨,同比增长7.1%,约占PE总产量的35.5%。从2002年到2005年,我国LLDPE产能年均增长率为12.3%,产量的年均增长率约为11.8%。产能的大幅增长,主要得益于前几年的改扩建效应。 虽然产能不断扩大,但与快速增长的消费相比仍有相当大的差距,供需缺口较大,对外依存度较高。2005年我国聚乙烯表观消费量约为1050万吨,同比增加12.9%。其中,LLDPE消费量为355万吨,约占PE总消费量的33.8%;LDPE消费量为243万吨,同比增加0.7%,约占总消费量的23.1%;HDPE消费量为452万吨,同比增加13.0%,约占总消费量的43%。从消费量看,高密度聚乙烯仍是我国当前消费最大的品种,不过从增速看,LLDPE的增速最快。近年来,LLDPE消费量迅速增加,大有后来居上之势,对HDPE的消费霸主地位形成挑战。 国际相关期货品种介绍 2005年5月27日,伦敦金属交易所(LME)率先推出了聚丙烯(PP)和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两个塑料期货合约;同年8月,印度孟买大宗商品交易市场(MCX)也推出了这两个品种的期货合约,经过两年的运作,国际塑料期货市场已经逐渐成熟。 LME是全球最大的有色金属交易所,经过130年的成功运作,LME已经成为世界有色金属的定价中心。然而,LME并不满足于原有品种的经营,开始向其他领域拓展,塑料期货就是其战略发展的第一步。虽然目前的整体规模尚不能与有色金属相提并论,但其发展前景却不容小视。今年6月25日,LME又推出了3种地域性塑料期货合约,交易所成员可以进行欧洲、北美和亚洲3种独立的塑料合约交易。这些合约将与LME现有的聚丙烯和线型低密聚乙烯全球性合约一起交易,这3种地域性合约的细节和交割地点将与其对应的现有全球性合约一样,分别反映欧洲、美国和亚洲的价格。由此可见,LME在争夺大宗商品定价权方面又走在了前面。 我国上市塑料期货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其实早在十多年前,当时的北京商品交易所、上海商品交易所就曾经上市或试运行过聚丙烯、聚氯乙烯、高压聚乙烯等类似的产品。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塑料品种的需求与日俱增,国内涌现出了一批专业化的市场,如广东塑料交易所、浙江塑料城网上交易市场和金银岛网上商品交易所等,这些场所对活跃我国的塑料产品市场,发挥资源流通和配置功能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上述几个市场都是中远期现货交易市场,所形成的价格也只是区域性价格,缺乏代表性和预测性,而且由于交易机制的原因,不能充分发挥避险功能,只能在局部的范围内起到有限的作用。 塑料品种的产业链较长,影响价格的因素又相对复杂,结果造成价格波动频繁。相关数据统计,目前塑料期货和现货的价格波动关联度在80%以上。塑料企业对于规避价格风险的需求非常强烈,尤其是塑料领域主力品种LLDPE的国内现货市场基础非常雄厚,因此,我国很有潜力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LLDPE期货市场。 关于大宗商品国际定价权的问题,国内业界已经呼吁很久。对于尚处于定位阶段、我国又具有巨大市场的品种,我们不应该错失取得主动权的机会。对于包括LLDPE期货在内的塑料期货体系,更应该抓住有利时机,主动出击,尽快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价格,进而在将来取得国际市场的定价权。 |
||||||
"浅谈我国上市塑料期货的必要性"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