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ABS回料 | 出售ABS一级回料粒子 | ABS回料行情 | 关于 |
|
|
|||||
我国超市塑料购物袋还能免费多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强力呼吁,立法机关、政府部门积极响应,跨国公司率先采取措施塑料购物袋还能免费多久? 在2005年的市“两会”上,市人大代表梁惠波和市政协委员雷新平分别提出议案、提案,建议我市采用有偿使用塑料袋的方式来控制塑料袋的使用量。近日,市环保局对该建议和提案作出答复。市环保局表示,政府以行政收费或押金制度的经济手段进行干预,强制要求生产者、消费者承担相应的社会成本,对塑料袋实行收费是必要的。 此外,《深圳经济特区循环经济促进条例(草案)》目前正在公开征求意见,该条例的起草人之一、市人大常委会经济工委副主任梅爱民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透露出这样一个信息,即《条例(草案)》规定要实施绿色消费等制度,目前正在研究对这些制度作出一些具体规定,作为条例出台后的子条例组织实施,比如将来可能会强制规定使用一次性塑料袋购物要付费。 立法机关、政府部门均已行动。在不久的将来,市民脑海中商家应为消费者免费提供购物袋的观念,也许就会被打破。对有偿使用塑料袋购物,商家的态度如何?政府又持何考虑?对此,记者进行了调查和采访。 塑料袋考验市民环保意识 不需要专家的学识和眼光,就算是我们这样的普通老百姓,都不难列举出如山“铁证”来充分证明:目前影响我们实践科学发展观、走循环经济之路、切实保护环境的事情,绝不止于大量使用难以降解的塑料袋这样一件事,更不能说塑料袋的问题是最重要、最紧迫的问题。 我们之所以把塑料袋问题特别提出来,最主要的理由,就是因为我们每一个人每天都在以不同方式使用塑料袋。所以,要解决这个问题必然也需要全社会每一个人都参与。一个城市的市民环保意识如何,用塑料袋这个“试金石”一试,优劣立现。从这个角度看,这个问题是不是又显得很大呢? 在我国,尽可能减少使用塑料袋或用其它方式替代塑料袋,专家学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已经呼吁了很多年,不少地方、城市的立法机关和政府部门也的确做过不少尝试,比如要求超市商场不许免费提供塑料袋、顾客索要塑料袋必须付费等等,但最后都无疾而终,最重要的理由就是广大顾客不习惯、不接受。 顾客是商家的“衣食父母”,商家得罪不起,但这个问题每拖一天,就会有大量塑料垃圾产生,从而对我们未来的环境、对我们的子孙后代产生巨大危害。据了解,仅沃尔玛公司在中国的商场,一个月使用的各种塑料袋就达50吨之多,全国的超市商场加起来将是一个天文数字。和“广大顾客不习惯、不接受”比起来,这样的代价我们付得起吗? 2005年7月27日,跨国公司麦德龙在深圳新开张,就祭出了“有偿使用购物袋”的旗帜,开了深圳大型商场超市购物袋收费之先河。但半年过去了,没有一家商场超市有响应的迹象。 深圳要做实践科学发展观、走循环经济之路、切实保护环境的模范,能不能下一个大决心,通过立法的硬手段较好地解决塑料袋问题呢? 深圳和深圳人,都应该能经受起塑料袋这个“试金石”的考验。 记者调查 麦德龙推有偿使用购物袋见成效 德国麦德龙公司进入中国市场以来一直实行有偿使用购物袋制度。今年7月27日,麦德龙进驻深圳,在罗湖设立第一家分店时同样执行了这一政策,开了深圳大型商场超市购物袋收费之先河,曾一度引起不小的争议。在欢迎和抱怨声混杂声中,麦德龙坚持了下来。 开业后,记者于2005年12月9日来到麦德龙深圳罗湖商场探访。在商场收银台处,记者发现每个收银台边上都立着一个明显的指示牌:“小袋(承重20kg)0.3元/个,大袋(承重25kg)0.5元/个。敬请反复使用此袋。” 当时已是下午6时,顾客多为散客,并无大宗货物进出。顾客买单时,收银员都会主动问顾客需不需要购买购物袋。记者现场统计发现,半小时内,约有四成的顾客掏钱购买购物袋,有三成的顾客自带了购物袋。收银员向记者表示,她每天领取大小购物袋各20个,有时一天下来还用不完,买购物袋的顾客一般只有两三成。 记者于2005年12月12日晚上7时50分至8时在沃尔玛深圳山姆会员店也作了一个统计,在10分钟之内,3个收银柜台共提供了52个塑料购物袋,顾客平均每单消费所用的购物袋超过5个,其中最多的一单用了8个,最少的也有2个。 沃尔玛在中国各城市开设的分店已超过50家。沃尔玛中国公司总部公共部负责人告诉记者,根据公司的统计,沃尔玛在中国所有的超市每月消耗的塑料购物袋累计达30吨,用于装蔬菜、水果的塑料拉袋每月也有20吨的消耗量。 商家说法 收费可有效减少使用塑料袋 麦德龙深圳罗湖商场候任总经理张小伍告诉记者,麦德龙坚持的是环保的理念,“卖”购物袋不是目的,而是支持环保的手段。每个购物袋的价格是根据成本确定,利润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且,塑料袋的成本也并没有计算到商品价格中去,不存在二次付费购买塑料袋的问题。 他说,麦德龙的这个制度在中国24个城市的各个分店实施,已经有9年时间了,如果不可行也不会坚持这么久。事实证明,以收费形式减少使用塑料袋的方法也是有效的。“有的顾客开始不大适应,有些意见、抱怨是可以理解的。我相信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消费者的环保理念必定会增强,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支持我们的做法。所以这项制度我们会按照公司的政策坚持下去,不会取消。” 张小伍说,实行购物袋收费制度对麦德龙的客源不会造成实质性的影响,不仅客源稳定,而且得到越来越多的理解,特别是吸引了许多环保人士。从为顾客服务的角度,为了尽量满足顾客的需求,麦德龙专门在商场门口免费提供废弃的纸箱,如果顾客不愿意购买塑料袋,又无法徒手带走商品,可取纸箱自行打包。 沃尔玛中国公司总部公共部负责人告诉记者,环保、节省是沃尔玛公司在全球发展的大方向,公司也早已意识到塑料袋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因此在2001年1月就与供应商合作,在每个塑料袋里加入15%的可降解成份,这样塑料袋大约经过一年的时间就可以完全降解掉。 政府立场 尽快开展限用塑料袋试点 目前,我市对塑胶垃圾的处理主要采用集中填埋和焚烧,塑料袋造成的“视觉污染”在特区内的公共场所并不十分明显。但塑料制品量多、体积较大,又不易降解,以填埋方式处置需占用相当的填埋场空间,焚烧处理则会产生有害废气。据悉,目前市环保局正在结合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经验,将塑料袋问题作为《深圳市〈清洁生产促进法〉实施办法》的研究内容之一,并列为发展循环经济的一个子类进行研究。 市环保局认为,限制滥用塑料袋的政策措施要充分尊重市场规律,将宣传教育、鼓励、经济刺激、强制措施有机结合,实行生产、销售、消费的全过程控制。 市环保局表示,由于滥用塑料袋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增加了社会成本和社会负担,产生了外部不经济性问题,这需要政府以行政收费或押金制度的经济手段干预,强制要求生产者、消费者承担相应的社会成本,对塑料袋收费是必要的。他们将尽快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塑料袋收费的可行性、征收方式以及费用的使用等问题,同时研究和推动相关的财政补贴政策,要将实施清洁生产、有利于生产环保型包装材料的企业、项目列入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的支出范围。另外还将引导和鼓励生产成本低、无污染的包装材料技术在市场上推广。 除了立法明确政策外,市环保局表示还将做好限制滥用塑料袋的试点工作。由于我市的大型商场、大型超市塑料袋使用量所占比重约占全市总量的七成左右,是塑料袋消耗的主力军。例如深圳万佳月用塑料袋达25万张,沃尔玛月用量超过10万张,新一佳月用量超过18万张,其他较大商场、超市的月用量一般超过5万张,数量相当惊人。市环保局将成立计划、贸工、发改、工商、环保、技术监督、城管等部门共同组成试点工作小组,选定万佳商场、天虹商场、沃尔玛、岁宝百货、新一佳商场、人人乐百货等大型商场作为试点对象,推动其自主限制塑料袋的使用,宣传、推荐使用环保购物袋,树立一批限制滥用塑料袋的环保典型。 收费标准应由政府统一制定 麦德龙面对的主要是酒店、餐馆、酒吧、食堂、大宗客户、企业、政府部门及机构等专业客户,他们往往是整箱整箱货物大宗采购,使用塑料袋包装商品的机会其实是很小的,这也是麦德龙之所以能成功推广这项措施的重要原因。而对以个人、家庭为主要客户的商场和超市而言,塑料袋对顾客的意义就不一样了。记者在采访家乐福、沃尔玛这两个大型超市公共部负责人时,他们都表示,在目前仍然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的情况下,公司其实也在采取其它措施鼓励消费者少使用塑料袋。 沃尔玛中国公司总部公关部负责人介绍说,沃尔玛各个超市都会不定期举行活动,如果顾客不用购物袋,就会赠送一份小礼品。“我们在活动中发现,如果有积极的引导,消费者还是会响应的。” 但采取类似措施的家乐福超市却有着不同的感受。家乐福深圳公司公共部负责人告诉记者,早在一两年前,家乐福就推出一项措施,如果顾客购物满30元,便送一个可循环使用、牢固的购物布袋;顾客下次购物如果满50元,同时又主动使用该布袋而不使用超市的塑料袋装商品,那么超市将让利一元,从50元的购物额里减去一元。 “但这项措施现在已经停止执行了,因为我们发现实际情况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理想,回头重复使用购物布袋的顾客很少,很多人都是到了交款时才一拍脑袋:‘哎呀,忘记带了!’。”该负责人说,环保更需要群众的参与,单单有商场一方在做这个事情是不够的,一定要所有人都来努力,共同推动。 “虽然我们超市目前还没有对购物袋收费的计划,但如果将来政府出台强制性的购物袋收费政策,我们会第一个响应,积极执行。”家乐福深圳公司公关部负责人对记者说,家乐福的企业文化里就很注重社会责任,对环保事业是非常支持的。该负责人认为,如果现在家乐福对购物袋收费而其他商场没有做,那么必定会引起消费者强烈不满,进而影响商场的客源。而如果是政府出台强制规定,要求所有商家都对购物袋进行收费,就不会存在“曲高和寡“的问题,大家统一行动,统一标准,相信消费者也会慢慢接受的。 沃尔玛公司也表示,对政府立法规定塑料购物袋实行收费政策是持欢迎态度的,如果有这一规定,公司将会严格执行。 专家意见 通过立法制止白色污染 市人大代表梁惠波和市政协委员雷新平认为,塑料袋的使用越演越烈,如果政府再不及时采取措施,结果将后患无穷。实践证明,经济手段可以改变人们的行为,可以使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从非环保型向环保型转变。两位代表、委员建议采取以下措施遏制白色污染蔓延:采用塑料袋有偿使用的方式(价格由物价部门核定);向非降解性塑料袋生产厂家征收“污染治理税”;制定相关法规提倡“绿色消费”,使消费者养成重复使用购物袋的好习惯;尽快研制成本低无污染的包装材料。 市环保局法规处工作人员汪斌表示,限制使用塑料袋有两种选择:一是完全禁止,用可降解的、可循环使用的购物袋代替;二是收费。 “如果收费,塑料袋的价格应该定多高,商场是否可以自行设定价格都是问题。”汪斌说,一个普通购物塑料袋的成本只有几分钱,如果价格定得太低,可能对市场起不到足够的刺激作用,初步认为两三角钱是比较合适的价位。 收费性质上,该局考虑是行政性收费还是经营性收费。 “如果是行政性收费,消费者可能很不满意,质疑为什么成本才几分钱的塑料袋,政府却要收他们两三角钱。”汪斌说,如果交给市场,定为经营性收费,是各个超市自己定价还是政府统一定价?如果各自定价,必然存在各个超市为了吸引客流,竞相降低收费价格的现象,从而带来市场不公的问题;如果政府统一定价,由于各个超市所购塑料袋的来源和成本存在差异,物价部门要制定一个公平权威、得到各方认可的价格,其难度不小。 他山之石 德国:立法有偿使用塑料袋 1991年德国颁布的《包装条例》要求包装材料的生产和经营者负责回收废弃物,并履行相应的消除污染义务,清污费用可加在售价中转嫁给用户。 根据《包装条例》的规定,德国的商场、超市的购物袋并非免费,而是20欧分一个。居民购物大多自带袋子,大大减少了塑料袋的白色污染。2003年后,德国开始实施为饮料一次性包装支付押金的规定,即对矿泉水、啤酒和含碳酸的清凉饮料的玻璃、金属和塑料包装收取25欧分(容量超过1.5升的为50欧分)的押金,在退包装时返还。 爱尔兰、美国旧金山:征收塑料袋使用税 一向重视环保的美国旧金山市日前推出了一项新的环保举措,即将对每个塑料或者纸质的购物袋征税17美分,从而使旧金山成为美国第一个对购物袋征收环保税的城市。据介绍,整个加利福尼亚州也在考虑出台类似政策。爱尔兰政府也已开始对每个塑料购物袋征收15欧分的税,所收资金全部交由环保基金用于环境保护项目。 日本:鼓励自带购物包装 近年来,日本积极开展简化包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运动,呼吁顾客自带购物袋,不用商场的塑料袋或纸袋,购物时尽量选购没有包装的蔬菜、水果以及其他食品;在必须有包装的物品中,尽量购买纸包装物品。收款员会主动询问顾客需不需要购物袋,顾客说需要才提供。还有一些商店鼓励顾客自己携带购物袋,如果要用店里的购物袋则需另外付费。 韩国:所有购物袋都要收费 在韩国购物,无论购买多么昂贵的商品,商场都不会赠送购物袋。如果客人没有自备的袋子,就要花100韩元购买纸袋或塑料袋。商店会原价收回这些袋子,顾客也可拿用过的旧袋子到商场或超市换新袋子。韩国自1999年实行购物袋收费制度以后,塑料袋的使用减少了60%。 南非:推广绿色购物袋 在南非,厚度在30微米以下的塑料购物袋被禁止使用,政府鼓励使用新型耐用的加厚型塑料袋,并实行收费制度。 孟加拉、不丹:禁止使用塑料袋 孟加拉从2002年开始禁止使用塑料袋。禁令颁布后,全国315家生产塑料袋供国内使用的工厂全部关闭,塑料袋的使用量减少了90%。法律还规定,进口或销售塑料袋可被判最高10年有期徒刑,发放塑料袋者可被处以6个月的监禁。 不丹从1999年开始禁止使用塑料袋。此前,有关方面花了3年时间讨论这个问题,目前塑料袋的使用量减少了50%。 香港民间环保组织:开展“绝胶行动” 香港一家环保组织“绿色学生联会”正在组织进行“绝胶行动”(“胶袋”是香港人对“塑料袋”的习称)。绿色学生联会曾花一个月的时间对香港500多位超市消费者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超级市场滥用塑料袋”的看法。调查显示,香港的惠康及百佳两大超市每派发3个塑料袋中就有一个属于滥发,并推算出香港本地每日滥发的塑料袋数目达到334万个。其实,在惠康及百佳超市中,有一个“消费者减少使用一个塑料袋,超市就回馈消费者一毛钱”的措施,但近九成受调查的消费者表示超市收银员没有主动询问顾客是否真的需要塑料袋,因此收效不大。 联合国:呼吁使用棉或麻制的包装袋 2005年2月23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理事会再次呼吁各国采取措施,禁止使用不是30微米的塑料袋,以减少丢弃,并对厚重塑料袋收重税,将税收资金投入环保,同时提倡使用棉或麻制的包装袋。 |
||||||
"我国超市塑料购物袋还能免费多久"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