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市场供需:从2005年起中国石化业开始了一轮大规模的扩产,据统计:2005年到2006年国内PP、PE增产将达到487万吨(其中PE325万吨,PP162万吨),中海油壳牌80万吨乙烯装置将在2006年1月18日开车。而2005年投产的新增装置经过一年的生产磨合,稳定性也将大大提高,因此2006年国内石化的资源供应将显著提高,同时海外的石化业也在不断扩容,全球供应量也会相应提高。虽然国内的需求也会增长,但由于明年国家GDP增速预期会趋缓,国际贸易摩擦有可能进一步加剧,因此总体而言在2006年供应的增长将会超过与需求的增长。另外一方面,从国家统计总局显示,我国企业将告别高利润时代,而对塑料制品业而言,制品利润的下降将对塑料原料的价格将更加敏感。一旦价格过高就会明显抑制需求。
3、石化统销形势:2005年7月起,随着中石化的统销,中油、中石化两大集团相继实行了对下属石化厂产品的统一销售。石化统销,避免了以前各石化厂各自为政的局面,降低了内耗,有利于市场的稳定,但另一方面,石化统销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进而提高其核心竞争力。因此可以预见,石化在追求利润的同时,为了维护其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与进口产品的竞争必然会加剧,同时石化逐步提高的直销率,也会压制贸易商的生存空间,从而导致市场竞争的加剧。因此在2006年的市场中,石化的销售意图和策略将对市场走势起到至关重要的因素。不排除会出现石化为了争夺保护其市场份额,在短时间内牺牲眼前利益而打击进口资源的举措。
4、人民币升值:随着中国贸易顺差的扩大,外汇储备的不断提高,人民币的升值压力也不断增加,从2005年人民币首次升值2%后,继续一路走高就可见一斑。相信2006年人民币还会继续升值,这对塑料原料的进口是有利的,但对塑料制品的出口却是不利的。因此,人民币的升值对塑料市场价格走低也会有所影响。
从以上这些基本面看,有理由相信2006年的塑料市场将是一个全面震荡回落的态势。期间虽有波澜,但总体而言将在一个下降通道中运行。
至于年后的具体走势如何?虽然目前的上涨让很多贸易商的信心得以恢复,坚决看好,封盘待涨的也不在少数。但如果冷静的看,我们对于资源的理解总是有主观片面的一面,当价格上涨的时候,都会觉得资源紧缺,而一旦价格下跌又似乎满世界都是塑料。其实,1月的行情可能并没有大家想象的乐观,因为:
1,下游需求其实并没有根本性的好转,随着价格的不断上升,下游厂的承受力也将减弱,进而影响进货的积极性。
2,今天的春节在一月底,不少工厂会在1月中旬左右甚至提前停产放假,因此1月中旬左右的需求将明显减少,那些指望下游厂在如此高价备货的贸易商多少有点一相情愿。
3,进口资源在1月10日后将陆续通关入市,市场供应的短缺将有望舒缓。
4,目前的市场价格已经接近很多贸易商的预期,因此在进口资源通关前出货也许将成为大多数贸易商的选择。
5,近期原油,仓单的走低可能会动摇目前现货市场高价位的脆弱平衡。
因此,我认为1月份的价格将出现调整,最迟会在月中,而提前的可能很大,虽然不至于大跌,但合理的回调一定可以看到。而春节后的行情将继续维持高位震荡的可能性很大,陷入一个涨跌都难的牛皮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