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ABS回料 | 出售ABS一级回料粒子 | ABS回料行情 | 关于 |
|
|
|||||
降解塑料的定义分类标志和性能要求说明1 任务来源 2003年9月5日,全国塑料制品标准化中心生物分解材料工作组(BMG)在北京召开了 “降解塑料的定义、术语、标志和降解性能要求”标准草案讨论会议。工作组审查了“降解塑料的定义、术语、标志和降解性能要求”标准草案。参加会议同志对降解塑料的定义、术语、标志和降解性能要求等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和意见。2004年5月,在北京召开了降解塑料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讨论会。会上经过讨论,形成了征求意见稿,并于2004年6月开始征求意见。在2004年10月召开的第一届生物分解材料技术与应用国际研讨会上,再次征求了会议代表的意见。 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为了能更好地对降解塑料进行分类,正确引导和规范降解塑料行业的发展,合理地保护感兴趣各方的利益,工作组认为将降解塑料按照其设计的最终降解途径分为生物分解塑料、可堆肥塑料、光降解塑料、热氧降解塑料和淀粉填充降解塑料。 考虑到国际上目前将降解塑料分类时,主要分为光降解塑料、生物分解塑料、热氧降解塑料、可堆肥塑料等,又顾及到国内添加淀粉类或添加碳酸钙等的降解塑料的现状,本标准降解塑料的标准按照其设计的最终降解途径分为生物分解塑料、可堆肥塑料、光降解塑料、热氧降解塑料、淀粉填充降解塑料等。 在以前的一些标准或文献中,曾有光-生物双降解塑料的用词,考虑到国际标准上的定义,以及光-生物双降解在环境条件下,光降解和生物分解一般也不会同时进行,而光-生物双降解塑料如果具有光降解性能和生物分解性能可以分别按照光降解塑料或生物分解塑料的标准要求。因此,在本标准分类中不再包括光-生物双降解塑料。 降解塑料(degradable plastic)是指,在规定环境条件下,经过一段时间和包含一个或更多步骤,导致材料化学结构的显著变化而损失某些性能(如完整性、分子量、结构或机械强度)和/或发生破碎的塑料。应使用能反映性能变化的标准试验方法进行测试,并按降解方式和使用周期确定其类别。 生物分解塑料(biodegradable plastic)是指,在自然界如土壤和/或沙土等条件下,和/或特定条件如堆肥化条件下或厌氧消化条件下或水性培养液中,由自然界存在的微生物如细菌、霉菌和海藻等作用引起降解,并最终完全降解变成二氧化碳(CO2)或/和甲烷(CH4)、水(H2O)及其所含元素的矿化无机盐以及新的生物质的塑料。 可堆肥塑料(compostable plastic)是指,一种塑料,可在堆肥化条件下,由于生物反应过程,可被降解和崩解,并最终完全分解成二氧化碳(CO2)、水(H2O)及其所含元素的矿化无机盐以及新的生物质,并且最后形成的堆肥的重金属含量、毒性试验、残留碎片等必须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 本标准规定了降解料的术语和定义、分类和标识、降解性能要求、试验方法、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由于降解塑料种类不同,物理性能也有较多差距,而且物理性能的要求跟最终应用有关,因此本标准去掉了征求意见稿中对物理性能的要求,只对降解性能提出要求。因此,技术要求中去掉5.1外观、5.2规格、5.3性能、5.5卫生性能等。本标准主要规定降解塑料的降解性能。 降解塑料的光降解性能主要根据自然条件曝晒和实验室氙灯人工加速老化来进行试验,曝露方式参照GB/T 17603-1998和GB/T 16422.2,试验条件主要引用光降解薄膜多年的数据结果而确定,性能评价主要采用拉伸断裂伸长保留率、分子量变化;热氧降解性能参照ASTM D 5510,性能评价采用拉伸断裂伸长保留率、分子量变化;生物分解性能检验方法主要参照GB/T 19277和/或按GB/T 19276.1和/或按GB/T 19276.2和/或按ISO 17556或按ISO 14853或ISO 15985,结果以生物分解百分率来表示;可堆肥性能主要依据ISO CD 17088,不仅要测定可堆肥性能,还得测定可崩解性能;淀粉填充降解塑料的降解性能为崩解试验崩解程度或是霉菌侵蚀试验霉菌生长级别或是生物分解试验生物分解百分率。 7 检验规则条款去除的说明 由于本标准最后只对定义、分类、标志及降解性能要求作了规定,而实际过程中降解塑料在同一配方条件,降解性能是相对固定的,且试样的用量等在试验方法中已经提到,因此去除了检验规则条款。 |
||||||
"降解塑料的定义分类标志和性能要求说明"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