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ABS回料 | 出售ABS一级回料粒子 | ABS回料行情 | 关于 |
|
|
|||||
台湾最大的民营制造集团“台塑王国”崛起之路2006年6月5日,台湾最大的民营制造业集团——台塑集团正式宣告交班,领导台塑王国52年的“经营之神”王永庆,与胞弟王永在正式“退位”。 王永庆 创立于1954年的台塑集团,为在台湾起家、投资涵盖美国、大陆、越南等地的跨国企业,高龄九旬的王永庆始终担任集团董事长的职务,集团下所有公司也皆由其担任董事长,总经理以降则为专业经理人,对于台塑员工、甚至是对外界而言,提起台塑企业只有一个主子,就是王永庆。 王永庆昆仲交出“董事长”、“副董事长”的令牌,改挂“创办人”的头衔,这个年营收达新台币1兆4千多亿元新台币的知名跨国集团,自此走入王家第二代与老臣所组团队的集体领导时代。 王永庆钦点的台塑集团总裁王文渊(王永在长子)、副总裁王瑞华(王永庆千金),率领一共7人的“行政中心”团队,正式和外界见面,王文渊宣告,今后“行政中心”(惯称“七人小组”)就是台塑集团的最高决策机构,两位创办人则将继续从旁指导。 “老臣辅佐少主”架构 王永庆规划接班的蓝图,早从2001年开始逐步落实,为培养足堪百年企业经营重任的经理人,他创立了“行政中心”,一个仅次于王永庆昆仲,又在所有集团公司之上的决策机构,当时成员有5人,分别为王文渊、王文潮、杨兆麟、李志村、吴钦仁。 专业与能力足以领导台塑企业永续经营,是王永庆对接班人选唯一的考虑,因此,有媒体以“无情”来描述王永庆传贤不传子的交班思维,即使王文渊、王文潮为王永在之子,但是,他们分别担任台化、台塑石化总经理,5人小组中,杨兆麟为总管理处副总(现升任为总经理)、李志村为台塑总经理(现升为董事长兼总经理)、吴钦仁则为南亚总经理,可以看出名列决策中心者,都是以专业挂帅的经理人。 2003年王永庆与李宝珠的长女王瑞华自美返台,“行政中心”成为“六人小组”,王瑞华常年掌理台塑美国公司,返台在集团内负责海外投资事业,以此专才名列决策核心,不过,这也是王永庆一脉晋身接班行列的象征。 如今的“七人小组”则是再加上王永庆与李宝珠的次女王瑞瑜,王瑞瑜身兼总管理处协理(现升为副总),头衔上看来不大,但是,了解台塑集团组织架构的人,都知道总管理处是下辖于董事长的幕僚单位,也就是所有集团事务的总管,现在总管理处则直接下属于“行政中心”,王瑞瑜曾推动集团E化、创造台塑保养品品牌,在管理事务及营销领域堪为集团经理人中之翘楚。 以“老臣辅佐少主”来描述台塑集团新的领导班子最为贴切,虽然“行政中心”设有总裁、副总裁职位,看来以王文渊、王瑞华为首,但是,王永庆仍有“但书”,那就是“做不好,可以换”显见这个新阶段的团体领导,不见得是王永庆最终肯定的接班人。
“台塑王国”崛起之路 台塑王国的霸业起始于王永庆刻苦的创业史,正如台湾逾半世纪的经济发展史,从1960年代的农业、1970年代的工业、乃至于1980年代的石化业、1990年代的生物科技等,他掌握了时代的脉动,造就今日的台塑集团。 1917年生的王永庆,是新店直潭茶农之子,日据时代因家贫,书只念到小学毕业,16岁即离家创业。王永庆在两年前,也就是台塑集团创立50周年时回顾,16岁时领着父亲王长庚辛苦攒来的200元在嘉义开米店,和两个弟弟永成、永在共同经营,在几次送货交易的经验中,王永庆看准当时受薪阶级多,他记录每位客户用米期间,精算收账日期,在客户白米将用尽前,把米送货到府,并在客户发薪第三天前往收款,其间用心良苦,让王家兄弟的小米店业绩蒸蒸日上。 王永庆的米店在他25岁画下句号,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政府因物资短缺,实施米粮配给制度,王家米店配不到米粮,生意就这么结束了。两年后台湾光复,重建需要大量建材,王永庆投入了木材业,赚进第一桶金,有了创立台塑的资本。 “塑料为何物?”王永庆讲述一脚踏入塑料业,根本是一无所悉。1954年美援协助台湾发展塑料、轮胎业,当时王永庆原向政府申请投资轮胎厂,当时一位财经官员在企业界寻求塑料业投资者,原属意永丰工业老板何义,但何义认为台湾发展聚氯乙烯(PVC)项目不具国际竞争力,予以婉拒,后来官员才找上当时已累积有800万元新台币存款的王永庆。 台塑创立时是全世界最小的PVC厂,资本额仅500万元新台币,日产4吨PVC粉,由于产量小、成本高,再加上销路无门,陷入满山库存的窘境,但王永庆的思维异于常人,他选择扩大产量、降低成本,并带动成立中下游塑料加工厂,创造需求,事业逐渐起色,南亚即为当时成立的塑料加工厂,而台湾现有的塑料加工业几乎为台塑草创时员工分支创业而来。 随着塑料产业的起飞,台塑企业在1970年代布局全球、产销国际化,1992年成立台塑石化,完成上下游一贯化,年营收从1958年的新台币4600万元,至2005年成长至1兆4千多亿元,成为当今世界上数一数二的石化公司。 享誉东亚的“经营之神” 在台湾,王永庆堪称最常青的企业家,也是在位最久的董事长,37岁创立福懋塑料公司(台湾塑料公司前身),65岁那年因困于李登辉的“戒急用忍”政策,赴美设立美国台塑,成为跨国企业领导者,而受日本学者推崇为“经营之神”,此后,王永庆多次受邀前往日本演讲,他的声望与亦有“经营之神”美誉的松下电器社长松下幸之助相提并论,王永庆还曾获票选为最有魅力的企业家。 王永庆在1980年代着眼两岸石化投资布局,受限于政策,让台塑集团在大陆的投资屡次挑战政策底限。1986年台塑六轻厂投资案获台湾政府核准,无奈厂址却接连受到宜兰、桃园地区以环保主张抵制,1980年王永庆提出赴大陆厦门投资高达70亿美元的石化特区“海沧计划”,挑动当局敏感神经。 王永庆以经营实绩享有名望,晚年对时局的公开谈话更被企业界视为肺腑。第一次台湾政党轮替,他衷心以为李登辉时代的“戒急用忍”将有突破,但民进党连任执政却一再让他失望。王永庆曾于2004年陈水扁竞选连任时,与李远哲、林怀民共同署名在报章上刊登对“总统”大选的“沉重告白”,藉此呼吁候选人应停止口水战,拿出政策为国家指引方向,无奈选后的政局仍不改动荡,此后,王永庆便逐渐失声、封口,社会上难再听到重量级人士对政经局势的期许。 王永庆对于自己的成就相当寡言,他在与媒体谈到经营之道时,也是简略地说“没有秘诀,做就是了”,因此,王永庆做事业凭的就是“闷头就做”的意志,同时他投资眼光独到,例如在漳州投资的华阳电厂,就是王永庆到当地发现路灯“会亮但无光”,察觉大陆缺电问题所做的投资,初期虽曾传亏损,但是从2003年起,大陆严重缺电,漳州电厂一个月平均能赚进人民币1亿元,全年约可赚进新台币50亿元,随之而来就是扩建计划。 九旬高龄的王永庆仍有梦,并且从未停下筑梦的脚步,尽管台面上他逐一卸下各公司负责人的职务,但是,他仍每日从位于企业大楼顶楼的住家,步行到办公室照常上班,不过,他已不过问庶务,仅就未来产业趋势加以分析研究,提供决策团队必要的咨询与指示。 王永庆思虑严密,已考虑到百年后如何让台塑集团永续经营,除经营团队的全面专业化,还必须确保台塑集团股权的存续,因此,他透过台塑、南亚、台化、台塑石化四大公司的交叉持股,确保集团企业的紧密结合,并与胞弟王永在持股交付信托,让股权不旁落,兄弟永不分家。 “传贤不传子”的无情割舍 然而,经营事业之外的王永庆有没有遗憾呢?答案应该是肯定的,但却又不被证实。公私分明的王永庆其实不是没有想过培养子嗣接掌事业,他的长子王文洋曾经是他心目中属意的接班人选,可是因为1995年王文洋闹出轰动社会的绯闻,而遭逐出企业,王永庆有意培养却也无奈,为企业的稳当经营、为社会的观感,只能舍弃血浓于水的亲情。 对于企业接班,明确地说王永庆秉持的是“传贤重于传子”,对于血亲子女加以培养,但还要看成不成才,王文洋在离开台塑集团前,被安排在南亚从基层做起,1995年因与学生的绯闻案,引发社会观感不佳,与王永庆横生龃龉,先受到停职处分,尔后遭逐出台塑。 尽管王永庆、王文洋父子关系一度交恶,但在王文洋离开台塑集团自行创业后,当初他在南亚担任协理的办公室仍有4年多原封不动,似乎透露着老父亲随时等着他回头,王文洋在大陆建厂,王永庆则低调派干部前往协助。 如今,台塑集团接班态势已定,王文洋看似已无“返家之路”,但是,私底下王文洋仍会在假日带着儿女探望王永庆,有时候,王文洋所率领的宏仁集团邀来的大陆访客,也会安排到台塑集团拜会王永庆。 王文洋出走,当初六轻建厂任务落到王永在两子王文渊、王文潮肩上。因此,接班团队中的总裁,想当然由王家二代辈分最大的“大阿哥”王文渊担纲,至于王永庆千金王瑞华则受到多年旅美经营的历练,对跨国际投资经营的台塑集团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性,王永庆此番的安排可见其苦心,更突破中国人传统“重男轻女”的观念,只要有贤能就可担当重任。 打造“百年老店”经营团队 若以王家第二代晋身决策核心加以分析,王永庆一脉以三房千金为主,主掌海外投资与总管理处,王永在一脉则专精厂务的两名儿子为主,二代经理人专长不同、性格各异,倒也形成互补。 新任台塑集团总裁的王文渊,为王永在大房长子,1948年生,为美国休斯敦大学机械工程硕士,现任台化总经理(6月16日股东会将升董事长)、福懋董事长,亦为工总理事、纺拓会董事长,4月间国共两岸经贸论坛即由王文渊代表台塑集团与会。 王文渊平日寡言,管理风格相当严肃,养成台化公司团队沉静的文化,不过,王文渊偶有幽默促狭之举,常让人有受到惊吓又或莞尔的感觉,王永在评子“脾气坏了点,但是做事很认真”,也有人认为王文渊严肃的风格,和伯父王永庆相似。 新任台塑集团副总裁王瑞华,为王永庆三房长女,1958年生,哥伦比亚大学毕业,曾任台塑美国公司总裁,现任长庚生技总经理,性格聪慧恬静最受王永庆钟爱。台塑老臣说,王瑞华最像王永庆的传人。 王瑞华与具有中西医学养的夫婿杨定一,于2002年衔父命返台,其实原先她热衷于推广社会公益与医学,但在企业经营的专业受到倚重,王瑞华挑起重担,即便行事低调、不多言词,但在面对外界时,却能精准表态发言,和堂兄王文渊形成互补。 名列“行政中心”的还有王永在大房次子王文潮、王永庆三房次女王瑞瑜。王文潮1951年生,英国伦敦大学机械系毕业,现为台塑石化董事长,王瑞瑜则为1963年生,美国纽约大学会计系毕业,现任总管理处副总、台塑生医总经理,文潮、瑞瑜相较于兄姊,性格较属外向,能力亦备受肯定。 |
||||||
"台湾最大的民营制造集团“台塑王国”崛起之路"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