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ABS回料 | 出售ABS一级回料粒子 | ABS回料行情 | 关于 |
|
|
|||||
市民塑料胶袋用“上瘾”购物何时才能环保 从现在起,从我做起,向胶袋SAY NO!”,前不久,禅城区环保部门在百花广场举行环保活动,百名志愿者与来自香港绿色学生联会的志愿者们一起向市民发出这样的倡议,此次活动旨在唤醒市民环保意识,减少使用塑料胶袋,减少塑料胶袋对环境的污染。禅城区环保部门还准备在今年推出“无胶袋日”。而在此前,禅城区副区长杨中慧也专门到超市示范使用并派发环保购物袋。几天后,高明区环保部门也于8月31日在荷城街道4家大型超市、商场免费派发了5000个环保购物袋。 现状调查一: 塑料袋每天用量数以万计 主持人:使用塑料胶袋已成为市民生活中的一种习惯。我市每天使用塑料袋的数量有多少?又有多少人使用环保购物袋?市民家中的塑料袋一般是怎么处理的?又有多少市民知道塑料袋的危害呢?本报记者近日对我市五区的商场、菜市场进行了现场调查,并向环保专业人士了解塑料袋的危害。 9月19日至21日,记者分别在各区超市、菜市场、批发市场、图书城等场所进行实地调查,尽管无法精确计算全市每天要消耗多少塑料袋,但几乎每个被访区域都可以用数以万计、数量惊人这类字眼来形容。 9月20日早上,记者来到位于南海区兴业新邨附近的一菜市场。在菜市场经营猪肉的梁叔告诉记者,每一个光顾他的客人都是使用他提供的塑料胶袋装猪肉,每天至少要用一沓塑料胶袋(大约50个)。记者观察到,早上7时25分到7时35分间,有5名顾客光顾梁叔的档口,皆使用塑料胶袋,有两名顾客虽然也自带菜篮子或手推车,但并不直接将猪肉装进去。 在顺德区大良华盖市场二楼经营肉档的吴老板告诉记者,他的档口每天要用200~300个塑料袋。据记者调查,该市场有47个肉档,按照吴老板的档口一天消耗200个塑料胶袋计算,仅肉档就要消耗9400个塑料袋,加上各类蔬菜档、干货档,一个市场每天的消耗量就过万个。 下午下班时间是市民买菜的高峰期,记者来到位于三水商业城的菜市场,见到菜市场的每一个菜摊都挂着大大小小的各式塑料袋。在菜市场转了20来分钟,没有发现一个市民自备菜篮,他们都是空着手来到菜市场,然后提着装满菜的塑料袋回家。 超市是使用塑料袋的“大户”,也是本次调查的重点。9月19日晚上8时20分至8时30分,记者在南海广场的某超级市场其中一个出口处观察,发现从这一出口处离开商店的50名购物者,每人至少使用了1个塑料胶袋,最多的使用了6个胶袋。在顺德大良百佳超市,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超市平均每天消耗4000~5000个塑料袋。在三水,日日升超市商业城分店店长刘小姐估算一番后告诉记者说,该店每天使用胶袋的数量在3000~5000个之间。 禅城区志愿者一份统计称,禅城区大中型超市超过30家,大中型图书城超过10家,按照每天客流量平均800人,每人使用两个胶袋计算,数量将超过6.4万个。这个数字还未计各类肉菜市场、小型商铺和档口等。南海环保部门有工作人员说,每天全区使用多少胶袋难以估算,南海常住人口有227万,其中户籍人口户数为35.5万户。如果按每两人一天用一个塑料胶袋,那一天的使用量为110多万个;如果按照每户每天使用一个胶袋,那一天使用量则为35.5万个。 现状调查二: 使用环保购物袋者屈指可数 用塑料袋者如此普遍,那么市民使用环保购物袋或自备袋、菜篮子购物的情况又如何呢?记者也进行了调查。 在高明荷城,记者在兴华蔬菜水果市场偶尔也能见到老人或中年妇女会自带篮子购物。一些乡间菜市场,村民们还保持着使用一些较为原始的方法,如南海叠北市场,不少卖菜的档主用绳子将菜捆绑卖给市民。 现状调查三: 大部分胶袋当作垃圾丢弃 “大一点的干净塑料胶袋用来装垃圾,小一点的或装了肉类的就扔掉”,这是市民处理塑料胶袋的常见方式。在南海区桂城街道一物业公司上班的严先生告诉记者,回家后会对塑料胶袋进行分类,没有沾到脏物的就收起来,或用来当垃圾袋或装其他东西;沾上污垢的就直接扔掉。家住大良华盖市场边的冯女士说,在成衣店或礼品店购买商品时收集的塑料袋由于质量和款式都比较高档,会拿来在外出的时候装一些小物件。 市民丢弃的胶袋会不会被回收利用呢?记者走访了位于三水区西南街道横涌村的三家废品收购点,有两家表示不回收塑料胶袋。其中一家的老板说,他们只回收白色的胶袋,有色的不回收,每天收购的量也不多,因为胶袋重量太轻,废品收购者觉得不合算。 顺德区建设局相关负责人则表示,平时回收的可循环利用的塑料袋由有相关回收资质的公司回收,并由该公司以此为原料制成塑料粒,这些塑料粒可以卖给塑料公司,由塑料公司制作其他塑料产品,以达到资源的重复利用,减少环境污染。而对于不可利用的塑料袋则随生活垃圾一起运往符合国家相关环保要求的处理厂处理。在高明区从事了多年保洁工作的李女士也说,塑料胶袋通常不会回收,而是与其他垃圾一起,被运往垃圾处理厂填埋。 新闻链接 塑料入土 三百年不会降解 塑料胶袋被填埋,污染就会消失吗?“‘白色污染’造成的生态破坏是长期的,几乎无法治理。这尤其需要引起人们高度警觉。”禅城区环保局有关人士介绍,塑料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它在自然界需要经过上百年才能逐渐降解。大量的废弃塑料袋堆在地上成为滋生蚊蝇和细菌的温床;混在土壤中影响植物根茎的生长,导致农作物减产;散落在陆地或河流中,动物误认为是食物吞食,会导致动物死亡。一般埋在土里的塑料三百年都不会分化、降解。焚烧塑料也不是解决办法,因为塑料燃烧后残存在大气里的氯化物及重金属离子严重地危害着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大量弃置塑料袋的堆积,已经造成农田和河流的严重污染,破坏了生态环境。 市民说法: 主持人:市民、商家、环保人士对使用塑料袋有什么不同看法呢?本报记者收集了两种不同的意见。并向年长者了解了塑料袋未普及时,他们是如何购物。 正方:用胶袋已成为习惯 记者调查发现,对于使用塑料胶袋,大多数市民认为已经是一种生活习惯,很难更改,环保方面则没有太多的考虑。记者在顺德大良华盖市场见到,绝大多数从市场买菜出来的市民都是用塑料胶袋装菜。梁阿姨告诉记者,使用塑料比较方便,不用自己从家里带菜篮子,而且塑料袋用完可以直接扔掉,如果是自带菜篮子的话,用完后还要清洗,比较麻烦,所以方便起见还是用塑料袋好,环保则没有考虑太多。 不过,调查中记者也遇到持不同意见的市民。顺德区一老伯告诉记者,很早就习惯拿菜篮子买菜了,一来担心塑料袋不卫生,而且夏天买菜如果用塑料袋装菜容易被闷坏,变质;二来使用塑料袋不环保。三水区日日升超市商业城分店店长刘小姐说,这是一种浪费,也增加了超市的成本。我们希望能减少使用塑料胶袋,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难度很大。 禅城区环保局专业人士表示,塑料胶袋使用是非常简便,想让市民在短时间内改变滥用塑料胶袋的习惯是需要很长的过程,目前推行的难度难就难在观念和习惯上无法改变。 新闻链接 “手抽”买菜已成记忆 “我们当时都是用‘手抽’买菜的。”家住禅城区石湾镇街道莲峰居委会星光宿舍的张老美滋滋地说,上世纪80年代时,买菜或购物家家户户都是提着“手抽”(广东方言,用于装物品的容器)上街,最开始的“手抽”是用藤编制而成,“可装30斤大米,很结实的!”张老笑说。“当时出嫁必须要有‘手抽’做嫁妆。”张老的老伴解释说,“手抽”有勤俭持家的意义,所以女人出嫁时“手抽”是必备的嫁妆之一,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手抽”后来使用塑料来编制。 家住南海区桂城街道叠滘的程老伯说,我今年已经85岁了。上个世纪80年代甚至更早期,买东西用的都是纸包,或者直接用绳子绑一下。现在用塑料胶袋比纸包方便多了。再说用纸包也不结实,沾水了就容易破,里面的东西就会掉出来。 难题破解: 主持人:就目前而言,减少使用塑料袋的难点何在?有什么办法既能给市民带来方便,又能保护环境呢?让我们来听听环保专家的意见。 关键是提高环保意识 三水区环保局副局长翁汉仕说,塑料胶袋很多是一次性使用,回收价值低,需要很长时间才能降解。而且一些胶袋随风飘飞,对河涌、道路、景观环境等造成了破坏。目前,解决塑料胶袋的问题,主要存在三个难点。一个是技术上的,目前不可降解胶袋的替代品成本比较高,很难得到广泛推广;一个是管理上的,对于胶袋替代品的生产推广等都没有相应的政策法律支持;第三,市民的环保意识还有待加强,市民们只觉得胶袋使用方便,而很少注意环保问题。 对于解决的方法,翁汉仕提出,政府可制定相关政策法律,加大对胶袋替代品生产厂家的支持,对这些厂家进行补贴,以减少市场上胶袋替代品的价格;技术上加强研究,研制出既便宜又环保的产品。同时加大环保宣传,提高广大市民的环保意识,使市民自觉减少使用胶袋。 南海区环保部门负责人表示,单靠行政手段很难实现减少使用甚至杜绝使用塑料胶袋的目标。这一目标实现,需要更多的民间团体,如志愿者、环保组织的倡导,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另外也可以通过商家主动参与,售卖商品时推广使用环保购物袋或尽量少使用塑料胶袋。 政府行动: 主持人:在防止塑料袋污染这一长期性的社会系统工程中,各区政府采取哪些措施引导市民减少使用塑料袋?还没有推行相关措施的,又会采取哪些行动呢? 区领导上街派发环保购物袋 禅城区:7月9日在季华路好又多购物中心广场举办创模宣传进商场活动中,副区长杨中慧也专门到超市示范使用并派发环保购物袋。区环保局和团区委每隔两周便选择一家商场向市民派发环保购物袋,倡导环保购物理念,宣传创模工作。目前区环保局与区教育局联手在市、区各绿色学校,开展以倡导学生减用胶袋活动的方式来带动家庭,家庭再带动社会,让更多的人加入“减用胶袋”的行列中。此外,禅城区还打算推出全市首个“无胶袋日”。 南海区:目前还没有制定出具体的减少使用塑料胶袋措施和方案,主要通过环保意识宣传,发动市民尽量少用塑料胶袋。 三水区:环保局副局长翁汉仕表示,将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市民环保意识。 禅城做法: 主持人:在倡议市民向环保胶袋说不,引导市民减少使用塑料袋方面,禅城区先行一步。此外,该区还决定推出首个“无胶袋日”,这应该是具有积极的借鉴和推广意义的。 11月推出首个“无胶袋日” 目前,禅城区各大超市和商场均表示要支持推行“无胶袋日”活动。在好又多、民润等各大超市已在醒目处粘贴环保宣传画来推广“创模”活动,各大商场将陆续推出让市民使用环保购物袋的促销活动,如新一佳今年已向市民派发5000个环保购物袋,以后将继续派发2万个环保购物袋;吉之岛则将市民购买的环保购物袋的资金全部作为慈善款项,捐给慈善机构。 “从7月至12月将为市民发放3万个环保购物袋。”区环保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据透露,禅城区拟定于每年11月的第一个周日为“无胶袋日”。首个“无胶袋日”将于11月5日举行。“‘无胶袋日’并不是让市民不使用胶袋,而是提倡市民要减少使用胶袋,改变滥用胶袋习惯。”区环保局有关负责人强调,今后要加大宣传力度,与各商家联手来开展减用胶袋活动。 他山之石: 澳大利亚设法减少胶袋使用量 澳大利亚每年使用塑料袋六十九亿个,该国环保部正在考虑采取措施减少塑料使用量。 措施一,在路边设置回收塑料袋的箱子,认为这样会使回收的塑料袋数量大幅上升。但同时也担心设置路边回收箱会造成该处满地都是塑料袋。 措施二,考虑对塑料袋征收环保税。 措施三,采用新型的绿色环保塑料袋——可降解购物袋。 爱尔兰实行“塑料税”成效显著 爱尔兰环境部声称,实行“塑料税”以来,消费者使用的塑料袋减少了95%以上,而且每年给国家预算减少了1100万欧元。 爱尔兰的塑料税规定,每只塑料袋征税15生丁(爱尔兰货币),以期减少消费者使用塑料袋的数量。 塑料税生效以来成效显著,塑料袋的消费减少了95%以上。大多数消费者宁愿最大限度地重复使用现有塑料袋或可回收塑料袋。爱尔兰环境部发言人指出:“爱尔兰是世界上唯一实行这种机制的国家,但我们的经验已引起新西兰等国的广泛兴趣”。 主持人结语:从我们的联动调查来看,“向胶袋说NO!”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三水区环保局副局长翁汉仕提出的技术、管理及环保意识等三大难点具有普遍意义,要解决这三大难点,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但保护佛山绿色家园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从现在起,从我做起,向胶袋说NO!”需要你我共同参与。 |
||||||
"市民塑料胶袋用“上瘾”购物何时才能环保"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