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佛山市装备制造业呈加速发展态势,已成为我市的第二大支柱产业。为促进装备制造业进一步做大、做强,使之成为提升、引领“佛山制造”、推进“产业强市”的重要力量,我市日前出台了《佛山市装备制造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确定了未来五年的发展思路、目标和重点,提出进一步推动装备产业的系列举措。
2004年,我市装备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717.47亿元,同比增长31.6%,占规模以上工业的19.6%。2005年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968亿元,同比增长17.2%。《规划》指出,我市装备制造业形成了良好的产业基础。
第二届中国(佛山)专业机械装备展,被列为今年广东十大会展之一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依托支柱产业强势发展
以佛山发达的制造产业为依托,佛山装备产业形成了一批特色主导行业。塑料机械、压力机械分别占全省市场的30%和40%,陶瓷机械、木工机械、铝型材、不锈钢更是分别占全国市场份额的85%、50%、40%和35%。
当前佛山形成了一批集约化发展的产业集群。如禅城-陈村的陶瓷机械、伦教的木工机械、陈村的压力机械、大良-容桂的塑料机械、大沥的铝型材,以及澜石、北滘、杨和、更合等镇(街)的不锈钢等产业集群,禅城、南海、顺德、三水四大汽配产业集聚区。
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纷纷落户我市。我市被省确定为全省三大装备制造业基地之一,国家火炬计划佛山精密制造产业基地、国家火炬计划佛山自动化机械及设备产业基地、国家火炬计划佛山电子电器产业基地、国家(佛山)显示器件产业园、国家(顺德)家用电子产品产业园、中国汽车零部件(三水)产业基地、中国电子电工生产基地等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也纷纷落户我市。
技术创新推动品牌战略
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不断涌现。2004年我市产值超亿元的企业570家,其中装备制造企业134家,占23.5%;产值超10亿元的企业31家,其中装备制造企业9家,占29%;税收总额超5000万元的50家,其中装备制造企业10家,占20%。全市11家上市公司中有3家是装备制造企业。目前,我市装备制造业有“中国名牌产品”9个,“广东省著名商标”37个,“广东省名牌产品”37个,分别占全市的22.5%、31.4%和27%,涵盖了金属型材、电缆及输变电设备、专用机械、通信设备等多个领域。
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完善。我市装备制造业有8个各级企业技术中心,占全市的38.1%;有89个各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占全市的40.1%;还有广东陈村机械装备生产力促进中心、华南不锈钢技术创新中心、广东有色金属技术创新中心等多个行业性的公共创新平台。而光机电一体化、先进液压传动、精密加工制造及检测等先进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柔性加工中心(FMS)、自动化立体仓库、大型精密加工设备等大批先进设备亦装备于各类大中型装备制造业企业内。
专业市场和行业展会不断发展壮大。依托良好的产业基础,形成了顺联国际机械城、东方国际机械广场、伦教国际木工机械商城、敦厚液压配件一条街、粤丰汽车配件批发市场、快捷汽车配件市场等一批颇具规模和影响力的专业市场,培育了“中国(佛山)专业机械装备展览会”、“中国(陈村)机床及橡塑设备博览会”、“国际木工机械(顺德)博览会”、“中国(佛山)国际陶瓷工业展览会”等多个装备制造行业会展品牌。
《规划》分析说,目前欧美日韩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对华转移趋势显著增强,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的意见》和《广东省装备制造业重点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等政策,对我市装备制造业在“十一五”期间加快发展都是极大的利好消息。
目标:
未来五年年均增长18%
《规划》为佛山装备制造业设定的发展目标是:到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工业总产值达2200亿元,年均增长18%左右;工业增加值达560亿元,年均增长18%左右。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装备制造业工业总产值的40%以上,研发投入占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的比例达3%~5%。创“中国驰名商标”2~3个,新增中国名牌产品5~10个。
“十一五”期间,佛山将重点发展改装汽车及汽车零部件行业、专业特色机械行业、电气机械及设备行业、通信及电子设备行业、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行业、金属型材行业、模具行业等7个优势装备制造行业以及相关产品。
重点发展区域包括:佛山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含佛山市禅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海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南海科技工业园、顺德科技工业园、佛山市高明沧江工业园、佛山市三水中心科技工业区等六大重点工业园区;国家火炬计划佛山精密制造产业基地、国家火炬计划佛山自动化机械及设备产业基地、国家火炬计划佛山电子电器产业基地、国家(佛山)显示器件产业园、国家(顺德)家用电子产品产业园等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禅城陶瓷装备制造基地、西樵纺织产业基地纺织机械制造区、陈村国际压力机械工业园、伦教国际木工机械工业园、大良塑料机械装备生产工业园、容桂模具工业城、勒流国际交通机械集群区等专业园区;澜石、大沥、北滘、陈村、杨和、更合等金属材料与制品专业镇。
五大举措推动装备业升级
佛山装备制造业内部存在龙头企业不多、缺乏国内外著名品牌、资金紧缺、科研力量薄弱、部分产品老化等问题,在外部又面临国际贸易壁垒、区域竞争、资源和环境的硬约束。针对这些,《规划》提出通过五大举措推动产业优化升级。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规划》要求,大中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名牌企业等要建立以企业技术中心和企业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为主要模式的企业研发机构,加大研发投入。依托装备制造业专业镇、产业集群、专业园区,建立健全为广大装备制造企业服务的社会化技术创新体系,提升集群整体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充分利用国内20多家著名高校已在我市设立研究院和办事处的优势,加强推动装备制造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合作,促进企业参与国际装备制造业技术的研发合作,强化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加大装备制造业的技术改造力度。
建立合作竞争的产业组织体系,促进企业集群整体持续成长。做强做大一批大公司和企业集团,大力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构建和完善以大企业为主导、中小企业专业化分工、产业化协作、集群化发展的产业组织体系;重点引进汽配、专业机械等重点行业项目、世界500强企业和重大装备制造业合作项目;不断提升区域影响力,鼓励和协助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做好区域品牌的申报工作,在优势领域打造诸如佛山陶机、陈村压机、伦教木工机械等一批强势区域品牌或原产地标识。
完善产业服务体系,提高装备制造业的产业配套水平。要以产业人才、现代物流业和中介服务为重点,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高产业配套水平。重点鼓励和扶持顺联国际机械城、东方国际机械广场、伦教国际木工机械商城、广东快捷机动车配件市场、粤丰汽车配件批发市场、澜石国际金属交易中心、乐从钢铁市场等继续做大做强,成为与本地产业良性互动,辐射全国,联结世界的装备制造业集散地和配套基地。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一是大力发展节约型装备产品。二是培育清洁生产、环保设备行业的发展。重点支持废气、污水、工业垃圾的防治处理设备、环保检测设备、废品循环利用装备的研发工作。三是建立装备制造业回收利用体系。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一是充分利用现有财税优惠政策扶持装备制造业发展。二是对重大装备项目实行预留用地政策。三是扩大政府采购规模,把技术性能作为政府采购的重要标准,加大政府对本市设备的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