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当地电石无包装运输已成了一个公开的秘密。在中西部的公路上,经常能看到满载着一砣砣电石的货车飞驰而过,也经常听到某地电石运输车遇雨起火燃烧的消息。
由于中西部是我国的产煤地区,因而这些地区的焦炭、电石是大宗产品。电石既是重要的化工产品,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特别是近几年来,以电石为主要原料的乙炔法PVC东山再起,电石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据了解,2005年底,国内电石生产能力已达1700万吨,而主要产地就是内蒙古、山西、宁夏、四川、陕西、甘肃等地。这些电石就地消耗的数量很小,大部分要从电石厂运到氯碱企业。每年近千万吨的电石在流动中,既潜藏着巨大的商机,同时也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
按照有关规定,电石在运输中应该以铁桶充氮气进行全密闭包装。一个规模为年产20万吨PVC的化工企业一天要消耗电石近千吨,如果用标准的200千克桶包装,这个企业一天就要使用5000只桶。先不论这些桶的造价和回收,就是堆积场地就是一个相当大的问题。同时铁桶包装还面临着电石破碎、装桶、充氮、空桶回收检验等一系列问题。河南宇航集团物流部的负责人曾经介绍,开始实施时也曾试用过桶装,但没几天电石桶就堆成了山。更重要的因素是包装使成本上升过多,无法与其他企业竞争。1吨电石才卖1000多元,总不能包装费比产品都贵吧?
据了解,电石运输分为三种完全不同的包装形式:出口用铁桶充氮,铁运用丙纶编织袋,国内汽车运输则散装。目前国内绝大多数电石运输都是通过汽车运输来实现的,但由于上述因素的存在,基本上见不到以铁桶充氮运送电石的企业。各地的运输管理部门往往对电石运输采取通融态度。以河南为例,该地区目前管理部门规定运送电石的车辆为厢式无顶篷大货车,并备双层苫布。而已经批准使用的平板栏式大货车维持使用至报废,不再批准此型新车。
于是在电石汽车运输中就出现了这样一种怪现象:尽管已经有了应采用铁桶充氮气进行全密闭包装的规定,但实际上却很少有企业真正这样去做,反而是不合乎规定的散装运输方式大行其道。记者在采访中就听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一种坚持认为,按照危险品管理办法,只有采用铁桶式全密闭包装才能大大提高运输的安全系数。另一种则为电石的散装运输辩护,认为有关电石全密闭包装的规定太脱离实际,是行不通的。这种争议的实质是相当多的人对相关规定的可操作性的质疑。
据了解,我国用于电石包装的铁桶结构历经坎坷已发展了五代。第一代是纯封闭型结构,第二代是非封闭型结构,第三代为减压阀结构,第四代是卷口真空封闭型结构,第五代为充气氮卷封结构。目前大多采用的第五代充氮卷封结构电石桶,其桶口与桶盖采用卷边密封,桶顶上还设置了两个小口,以便充入惰性氮气,使桶内空间全被氮气充满,从而抑制了乙炔的生成,进而保证运输安全。第五代电石桶尽管可基本上解决乙炔对空气的污染,减少电石的“风化”损失和事故发生率,但仍未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刚刚试制成功的最新一代是双向透气膜结构,这个改进可全面解决钢桶内压问题,但是否能使之得到推广应用仍让人起疑。
由此可见,虽然桶装电石的规定已经出台很久,但由于使用成本过高及铁桶回收不畅这个问题没有解决,该规定形同虚设。而一辆辆“裸装”电石如同一个个流动的火种,仍旧在西部的公路上招摇过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