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BS回料 出售ABS一级回料粒子 ABS回料行情 关于
您的当前位置:ABS回料网首页 >> ABS回料 >> 聚乙烯醇(PVA)生产消费及发展建议
  
推荐

推荐

 

聚乙烯醇(PVA)生产消费及发展建议

  聚乙烯醇(PVA)是一种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由醋酸乙烯经醇解聚合而制成,其性能独特,具有较佳的强力粘接性、皮膜柔韧性、平滑性、耐油性、耐溶剂性、胶体保护性、气体阻绝性、耐磨性以及经特殊处理具有的耐水性。

  PVA具有广泛的用途,下游产品包括维纶、涂料、粘合剂、纤维浆料、纸张处理剂、乳化剂、分散剂、薄膜、医疗材料和建筑、汽车改性材料,应用领域涉及纺织、食品、医药、建筑、木材加工、造纸、印刷、农业、冶金等领域。

1 世界市场需求现状及预测

  2004年,世界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生产PVA,总生产能力约120万t/a,产量约110万t。生产集中度比较高,主要生产厂家如表1所示。

表1 世界主要PVA生产厂家及生产能力

公司

生产地址

生产能力/万t·a-1

可乐丽

西欧、日本、新加坡

19.5

长春石化

中国台湾

9.6

Celanese

美国

9.1

日本合纤

日本、新加坡

9.0

DuPont

美国

6.5

日本VAM&Poval

日本

4.0

Solutia

美国、西欧

3.8

注:中国大陆除外。

  2004年,世界PVA消费量约110万t。其主要消费领域有纺织浆料、粘合剂、聚合助剂、纸张涂层、聚乙烯醇缩丁醛(PVB)、维纶、膜等。涂料和粘合剂消耗PVA占总消费量的60%-70%。其中,美国主要消费领域是纺织浆料和粘合剂,约占总消费量的55%;西欧PVA的主要消费领域是PVB、聚合助剂和纸涂层,约占总消费量的40%;日本PVA主要用于生产维纶,约占总消费量的32%,其次是粘合剂,出口则占了总产量的40%左右。

  预计2010年和2015年,世界PVA需求量将分别达到140万t和170万t。2004-2010年间,世界PVA年均需求增长率为4.1%;2010-2015年间,年均需求增长率为4.0%。

2 国内市场需求现状及预测

  国内PVA生产源于20世纪60年代。第一套1000t/a规模的生产装置自行设计建设,其后由北京有机化工厂从日本引进1万t/a装置。40年来成效显著,至今我国已拥有13家PVA生产企业,具备30余个牌号。2004年国内PVA树脂生产能力51万t/a,产量45.6万t。2004年国内PVA主要生产企业的生产情况见表2。

表2 2004年国内PVA主要生产企业生产能力与产量

企业名称

生产能力/万t·a-1

产量/万t

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①

4.6

4.7

北京东方石化有限公司有机化工厂①

3.5

2.0

中国石化集团四川维尼纶厂②

6.0

5.7

福建纺织化纤集团有限公司

3.5

2.9

湖南省湘维有限公司

4.5

4.2

江西化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2.8

3.0

安徽皖维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7.0

6.8

兰州新西部维尼纶有限公司

2.5

2.0

广西维尼纶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3.5

2.6

云南云维股份有限公司

2.6

2.6

山西三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7.5

5.7

石家庄化工化纤有限公司

1.0

1.0

贵州水晶有机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2.0

2.4

合计

51.0

45.6

注:①乙烯法;②天然气乙炔法;其余均为电石乙炔法。

  我国已成为PVA主要生产国,同时有少量进、出口。产量由1999年的31.66万t增长到2004年的45.60万t,年均增长率7.6%。消费量由1999年的30.90万t增长到2004年的46.17万t,年均增长率8.4%。近年生产消费情况如表3所示。

表3 我国PVA历年供需情况 万t

年份

产量

进口量

出口量

表观消费量

1995

23.6

-

1.1①

22.5

1996

25.2

-

0.8①

24.4

1997

24.6

-

1.6①

23.0

1998

25.78

1.09

2.74

24.13

1999

31.66

1.98

2.74

30.90

2000

32.58

1.95

3.04

31.49

2001

35.02

2.62

2.52

35.12

2002

38.40

3.74

2.31

39.83

2003

43.16

3.31

2.49

43.98

2004

45.60

3.28

2.71

46.17

注:①净出口。

  2004年,我国PVA产量45.6万t,净进口量0.57万t,表观消费量为46.17万t。国内PVA的主要应用领域有维纶、纺织浆料、纸张加工助剂、粘合剂、涂料、聚合助剂等。我国2004年PVA的消费构成如表4所示。

表4 我国2004年PVA的消费构成

消费领域

消费量/万t

消费构成/%

维纶

3.2

6.9

纺织浆料

12.5

27.1

涂料与粘合剂

17.6

38.1

纸张增强剂

4.2

9.1

其他

8.8

19.0

合计

46.2

100.0

2.1 维纶
  维纶曾经是PVA最重要的下游市场。20世纪60-80年代,我国建设了13套维尼纶生产装置。维纶由于其强度高、保暖性好、吸湿性上佳的优点曾经广泛应用于服装领域,但其染色性、弹性、耐热水性的劣势导致维纶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逐渐退出服装市场而转向产业领域,产量也随之下降。进入20世纪末,国内维纶市场全面萎缩,市场供应量大幅减少,多年来生产企业开工率一降再降,一些设备长期停产。目前,我国有13家聚乙烯醇维纶企业,2004年只有5家企业生产PVA纤维,总产量3.4万t,消费PVA约3.2万t,占总消费量的6.9%。

  维纶产品结构已得到有效调整,高强高模纤维、水溶性纤维和维纶土工布的市场开拓已取得丰硕成效,维纶在产业领域已对有致癌性的石棉形成替代趋势,预计维纶占PVA消费比重将略有增加。

2.2 纺织浆料

  PVA具有良好的粘着性、成膜性,是纺织浆料的主要原料。纱线用PVA涂覆或用PVA与淀粉制成混合浆料处理,PVA一般占浆料的30%-50%。用PVA制作的浆料,不腐败变质,对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都具有良好的粘着性,浆膜光滑强韧,能使纱的强度增加,而且用量省,退浆简便。已研制出的PVA高级浆料,性能因达到同类进口产品水平而被纺织厂普遍使用,大大降低了国内纺织品生产成本。加入WTO后,我国纺织品出口势头好,近年仍将保持较快增速,对PVA的消耗也会进一步增加。2004年纺织浆料行业消耗PVA约12.5万t,占总消费量的27.1%。

2.3 涂料与粘合剂

  PVA涂料主要应用于中低档内外墙建筑粉刷。为防止环境污染,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步伐,国家经贸委明确规定:从2002年7月1日起停止使用聚乙烯醇及缩醛类内外墙涂料、聚醋酸乙烯酯乳液类(含EVA乳液)外墙涂料,2003年起停止使用聚乙烯醇水玻璃内墙涂料(106内墙涂料)。预计PVA消费量将有一定幅度减少。

  粘合剂是PVA的主消费市场,也是一个高速增长的应用行业。PVA粘合剂用于粘结木材、纸张并适合制造水泥复合包装袋。PVA的性能特点在粘合剂组分的竞争中占有毋庸置疑的优势,其中高粘度牌号在日益扩大的中高档粘合剂市场面临旺盛的需求。预计粘合剂占PVA消费比重将继续上升。

  2004年涂料与粘合剂行业共消耗PVA17.6万t,占总消费量的38.1%。

2.4 纸张增强剂

  PVA纸张增强剂属于干增强剂,用于纸张表面处理,能够改善纸的耐水性、书写性和耐墨性,适应纸张多样化和纤维劣质化,提高强度,改善印刷适应性,其白度、粘结强度、粘附性和成膜性突出。

  近年来我国造纸工业持续高速发展,目前纸和纸板年产量为3600万t,居世界第三位,而消费总量约4000万t,居世界第二位。2004年PVA作为纸张增强剂的用量约4.2万t,占总消费量的9.1%。

  随着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和包装业以纸代塑、以纸代木的趋势,并为满足高速印刷和特殊用途的需要,纸张生产有扩大产量和提高质量的双重要求。

2.5 其他

  这一市场包括产业聚合助剂、医疗用品、水泥改良剂、感光材料、集成电路以及乳化剂、分散剂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发展远景。新开发的种子包膜产品具有较好的效果。另外,在土壤改良等方面也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利用聚乙烯醇的高吸水性能制成的“植树袋”以浇水量少、植物成活率高而成为西部缺水地区农民的抢手货。目前PVA在这些领域的年消费量估计为8.8万t。产业聚合助剂市场具有前途广阔、用途分散的特点,预计占PVA消费比重将继续上升。

  聚乙烯醇应用范围不断拓宽,在纤维制品方面近几年研制出的高强高模、水溶性等差别化纤维产品,在国际和国内市场取得较好经济效益,正在拉动聚乙烯醇需求增长。聚乙烯醇在纺织浆料和织物整理方面的应用也十分成熟。同时,聚乙烯醇在非纤方面的应用更将得到迅速增长。

  我国胶粘剂消费呈快速增长势头。以聚乙烯醇为原料生产的各种胶粘剂,在纸张、竹木、皮革、织物、泡沫塑料方面得到广泛使用,发展势头看好。

  聚乙烯醇在造纸和印刷、乳化稳定剂、薄膜等方面的用途也正在进一步拓宽。尤其是聚乙烯醇具有无毒无害和生物降解性能,通过改性或加入其他高分子材料后制出的医药器械、食品包装、办公用品及卫生材料等,能够在相应条件下得到生物降解,使聚乙烯醇在环保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具有巨大的需求潜力。

  预计2004-2010年,我国聚乙烯醇年均需求增长率为6%,2010年需求量达到65万t左右。预计2010-2015年,我国聚乙烯醇年均需求增长率为5%,2015年需求量达到83万t左右。

3 国内主要生产商分析
  国内PVA行业的主要生产商是皖维高新、上海石化、川维和山西三维等公司。

  皖维高新位于安徽巢湖,主营业务是系列聚乙烯醇、高强高模PVA纤维、水泥等,已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聚乙烯醇生产企业之一、我国最大的高强高模聚乙烯醇纤维出口基地和安徽省最大的化工化纤建材联合企业。主要产品及生产能力为:7万t/a聚乙烯醇、2万t/a高强高模聚乙烯醇纤维、6万t/a聚酯切片、100万t/a水泥、1万t/a乳胶。聚乙烯醇、高强高模聚乙烯醇纤维、水泥已顺利通过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皖维牌"聚乙烯醇还荣获省、部级质量免检产品称号。其主导产品聚乙烯醇采用电石乙炔路线生产,2004年产量居全国首位。

  上海石化化工事业部是中石化控股子公司,位于上海金山,拥有醋酸乙烯生产能力10万t/a,聚乙烯醇生产能力4.6万t/a。醋酸乙烯采用乙烯法,聚乙烯醇采用低碱醇解,是实现上下游一体化的综合石化生产企业。

  川维是中石化集团的直属企业,位于重庆长寿,是目前国内唯一以天然气为主要原料、以国外先进技术设备为主体、生产化工化纤产品的大型现代化联合企业。川维拥有天然气制乙炔、乙炔制醋酸乙烯等多项专有技术,甲醇、醋酸乙烯、聚乙烯醇、醋酸(合资)等装置生产能力居于全国前列。

  山西三维主要以有机化工为主业,主导产品包括聚乙烯醇(PVA)、聚醋酸乙烯乳胶(PVAc)和1,4-丁二醇(BDO)三大系列100多个品种。目前,聚乙烯醇产品产能为10万t/a,聚醋酸乙烯乳液3.5万t/a,1,4-丁二醇2.5万t/a、四氢呋喃1.5万t/a,PTMEG1.5万t/a,γ-丁内酯(GBL)1万t/a,可再分散性乳胶粉2.5万t/a等。

  国内PVA主要生产商的竞争能力比较如表5。

4 发展建议

(1)新建装置要体现经济规模。

  从市场前景分析,PVA市场总量大,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PVA生产国,仍有一定上涨空间。近年国内新建PVA装置较少,而以老厂扩建为主,作为新进入者,市场开拓难度较大。从发展趋势看,从当初引进的1万t/a规模发展到现在的3万t/a以上规模。因此,新建装置规模应维持在3万t/a以上。

表5 国内PVA主要生产商竞争能力比较

序号

比较内容

皖维高新

上海石化

川维

三西三维

1

主要资源占有

主要原料电石、醋酸均需外购,远离煤炭主产区,价格较高

主要原料乙烯和醋酸内部供应,可以调整价格

主要原料是天然气,位于天然气主产区,价格便宜

位于煤炭主产区,电石产量丰富,但电资源不足,成本较高,醋酸乙烯不足,需外购

2

工艺技术设备

在北京有机化工厂引进技术基础上改造,高碱醇解

引进技术,低碱醇解

引进技术,低碱醇解

在北京有机化工厂引进技术基础上改造,以低碱醇解为主

3

规模效益

全国产量最大,具有规模效益

有规模效益

有规模效益

有规模效益

4

新产品开发能力

新产品较少,开发不足,以17系列为主,开发20和23系列

新产品较少,开发不足,以1799为主,少量2099

新产品较多,开发能力强,20、24、28系列畅销

新产品较多,开发能力强,20、22、24系列畅销

5

产品质量性能

产品纯度高,质量好

产品纯度高,质量好

产品纯度高,质量最好

产品纯度高,质量很好

6

商标、商誉、品牌

有较好的品牌知名度

有较好的品牌知名度

品牌知名度最高

在高粘品种上知名度高

7

区位

位于发达的华东华中市场,运输便利

位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地区,运输便利

位于西南地区,离主要消费地区较远

主销黄河以北及东三省,离华东较远

8

人才优势

多年技术开发、储备,专业化实力较强

综合型石化公司,以中石化为依托,专业力量较强

天然气化工技术优势,但位于西南地区,不利于吸引人才

多年生产、开发,形成了人才储备,有较强人才优势

(2)原料要有保证。

  从原料供应看,国内13家PVA生产企业均配套有醋酸乙烯装置,但由于近年来电石等原料价格上涨,电力供应紧张,部分公司醋酸乙烯不能全部供应,需要部分外购醋酸乙烯。从国内市场采购,受同行竞争的影响,采购量不大。从国外采购周期长。因此,原料要尽量立足于自供。

(3)加大差异化营销力度。

  我国PVA开始引进和自行建设的PVA装置,多数厂家技术来自于北京有机化工厂,产品以生产PVA1799为主,后来增加了PVA1788等品种。但总体来讲,产品雷同现象严重,差异化较小。近年来,随着PVA应用领域的扩大,市场竞争的激烈,差异化日益明显。特别是高聚合度品种和低聚合度品种,市场缺口大,市场前景好,建议多生产此类产品,而避免生产大路货品种。

 

"聚乙烯醇(PVA)生产消费及发展建议"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

Copyright © 2008  ABS回料网版权所有 | ABS回料 | 出售ABS一级回料粒子 | ABS回料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