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统计不难发现,基础化工与宏观经济运行(GDP增速)及全球油价整体呈现正相关关系。与此同时,我们认为,2007年宏观调控与油价高位或一定回落将构成基础化工行业运行的两大宏观背景。预测,2007年基础化工行业业绩增长基本与GDP同步或略高。
看好:聚氨酯、钛白粉、民爆,钾肥、农药优良性能及对传统材料的良好替代使聚氨酯行业有理由长期看好,全球钛白粉供需变化有望使钛白粉展开新一轮景气,下游需求的强劲增长与原料价格的看跌使民爆产业毛利率有望扩大,油价盘整回落可望降低农药原料采购成本及高毒农药2007年全面退出而有望双促农药增长。
关注:氮肥、纯碱伴随“入世”化肥流通领域的全面放开,国内氮肥优惠政策及限价政策可能面临全面放开,由此国内氮肥价格可望明显冲高——可能上涨200元/吨—300元/吨或以上。对于纯碱行业,一方面既有产能的释放在市场得以逐步消化,另一方面,新增产能明显有限,纯碱趋势值得关注。
跟踪风险关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变化与全球油价的波动。
基本假设:调控放缓业绩、油价盘整走弱
数据统计不难发现,作为制造业特征的基础化工行业与GDP增速呈现明显的正相关特征。因此基于中信建投证券研究所宏观分析师对2007年我国宏观调控主旋律特征导致GDP增速放缓的认识,则基础化工的盈利状况也有望呈现整体放缓之势,其增速与GDP增速基本保持一致。
从产业链角度,油价是影响基础化工运行的另一方面重要因素。
整体上,基础化工具有一定的价格转移能力,表现出与油价的正相关关系。特别地,越近产业链上端产业其成本转移能力越强,而越近产业链下端产业其成本转移能力越弱。据中信建投证券所石化行业分析师,2007年全球油价进一步冲高难度明显增大,回调要求明显增强,全年运行区间约50美元——60美元。从而,以基础化工产品为原料的相关精细化工子行业必将受益。
基于上述分析,则以基础化工产品为原料的诸如民爆、农药等子行业,其于2007年盈利能力有望逐步增强。此外,如聚氨酯、钛白粉、钾肥等子行业因其独立的子行业运行特征、本文看好其2007年的经营业绩。与此同时,氮肥行业面临行业政策变革有望迎来阶段性机遇,而纯碱可能因2007年的明显供需变化而值得关注。
整体上,本文看好聚氨酯、钛白粉、民爆、钾肥,关注纯碱、农药与氮肥。
看好子业:聚氨酯/钛白粉/民爆/钾肥/农药
1、聚氨酯:DMF有望持续价涨,MDI有望恢复上涨关于聚氨酯行业。
DMF有望持续看涨。作为与MDI互补性的配套应用产品,DMF必将在MDI产需大幅释放的背景下迎来对DMF需求的快速扩张。事实上,进入2006年下半年中国国内外资MDI新建装置已开始陆续达产。
据“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位于上海化工区的拜耳材料科技上海一体化基地的单体MDI工厂已经投产,首套新工厂拥有8万吨/年产能,于2006年6月中旬开始试运行;8月18日,巴斯夫、亨斯迈、上海华谊、上海高桥石化和上海氯碱化工(5.6,0.36,6.87%)五家公司,在上海化学工业区举行世界级一体化异氰酸酯项目投产典礼,标志着其中24万吨/年的MDI装置按计划实现投产。某种意义上,MDI产能的大幅释放意味着DMF的下游需求明显增长。
另一方面,近年来我国聚氨酯行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DMF产能的迅速扩张。特别地,进入2005年新扩建DMF装置明显增加。不过,由于聚氨酯产业中DMF与MDI为互补性配套原料产品,因此未来DMF的实际需求增长将相应跟随MDI的表观消费量的增长而动态变动。重要的是,尽管国内DMF新增装置仍在扩张,但相对于MDI的产能释放明显有限。笔者预测,未来3年国内MDI的表观消费量增速可以分别达到33%、25%与18%,而相应DMF的表观消费量增速分别为30%、21%与12%。从这个角度,笔者看好DMF未来的价格走势。
国内DMF的价格走势,自2005年第三季度触底反弹后并一直上涨目前价位已达2005年年初的高点。尽管如此,伴随2007年国内MDI实际投放量的明显增加,DMF价格仍存一定程度的上涨动力。
MDI有望恢复上涨。聚氨酯的优良性能使其成为多数传统材料的良好替代品。从这个角度,聚氨酯材料具有长期的发展生命力,由此作为合成聚氨酯材料的主要原料,MDI必将拥有长期的发展潜力。其中,建筑节能将是MDI未来重要的拓展领域。
考察走势图,MDI价格自2005年第二季度开始逐步下滑,但此期间MDI原料苯胺(石油)价格并未下降。可以认为,此轮MDI价格下降很大程度上源于其下游氨纶需求萎缩所至。
重要的是,2006年10月13日,商务部发布2006年第74号公告,公布了相关对进口氨纶反倾销调查的终裁决定。根据规定,自2006年10月13日起,对原产于日本、新加坡、韩国、台湾地区和美国的氨纶征收反倾销税,实施期限为5年,反倾销税最高税率为61%。5年反倾销终裁有望对低谜近3年的氨纶行业带来复苏的预期。事实上,市场一直担心外资MDI产能释放对国内MDI的价格冲击并未出现。某种意义上,氨纶行业的复苏一定程度消化了新增的MDI产能。重要的是,政府推动的建筑节能市场有望成为对MDI需求的长期拉动力。